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21 09:40:42
來源:北京日報

曹文軒:我的“背景”是中國

字體:

  很多時候,斬獲大獎于作家而言是一種挑戰,甚至有人以“死亡之吻”形容獲獎后很難再出好作品。然而,曹文軒似乎沒有這一煩惱。自打2016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之后,很快又推出“曹文軒新小說”“皮卡兄弟”等系列作品。今年6月,他與人聯手創作的《雨露麻》,摘得意大利博洛尼亞童書展最佳童書獎“虛構類特別提名獎”。這也是博洛尼亞童書展最佳童書獎1966年設立以來,首部獲獎的中國大陸原創作品。進入7月,曹文軒作品《永不停止的奔跑》獲2021年俄羅斯圖書印象獎。

  熟悉曹文軒的讀者知道,從《草房子》開始,他很多作品里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油麻地”的地方,尋常又神奇。大約從2015年出版的《火印》開始,他的目光便開始從油麻地轉移,在《蜻蜓眼》及以“曹文軒新小說”命名的《草鞋灣》《尋找一只鳥》等作品中變化愈發明朗。“我越來越不滿足只將目光落定油麻地。我告訴自己:你的身子早就從油麻地出走了,你經歷了油麻地以外的一個更加廣闊也更加豐富的博大世界。”曹文軒的新篇章,取名“出油麻地記”。

  是的,曹文軒早已轉身。他筆下的人物走出油麻地,或者即使在油麻地,那些故事卻展開美麗的翅膀飛向廣袤無垠的天地。

  走不出的童年

  美國作家福克納說:“我最大的財富在于我擁有一個苦難的童年。”這句話對于曹文軒來說,也無比確切。他曾在《草房子》中寫道:“一個人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曹文軒坦承自己是一個自覺使用童年經驗的作家,他作品中很多故事皆源自童年。

  曹文軒生長在水鄉,那里大河小河縱橫交錯。在他童年的記憶中,推門就是水,出門就坐船。所有的房屋都是傍水而立,走三里地,過五座橋。水成為他的生活經驗,更是他小說的背景,甚至注定了他后來的情感方式和美學方式。因為大自然絕不僅僅是獨立的存在,也不僅僅是提供生存環境,而更多的是給予人精神上的滋養。水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曹文軒的作品中,浸潤著他的文字,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潔凈典雅的古典美學氣質。

  小時候在田野上或在河邊玩耍,曹文軒常常會在一棵大樹下,用泥巴、樹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時,幾個孩子一起做,有時候是他獨自一人。當他長大之后,兒時的建屋欲望卻并沒有消退——不僅沒有消退,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感悟的不斷加深,反而變本加厲。只不過材料變了,不再是泥巴、樹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積木,而是文字。他是一個在水邊長大的人,自然,他的屋子是建在水邊的。

  “每當我開始寫作,我的幻覺就立即被激活:或波光粼粼,或流水淙淙,一片水光。我必須在這樣的情景中寫作,一旦這樣的情景不再,我就成了一條岸上的魚。”曹文軒喜歡水,因為當面對水時,沒有那種面對一塊赫然在目的巨石時的緊張感與沖突感,會有一種清新的感覺。水是流動的,表現在語言上就是去掉浮華、做作的辭藻,讓語言變得干凈、簡潔,敘述時流暢自如但又韻味無窮。表現在情節上,不去營造大起大落的、銳利的、猛烈的沖突,而是和緩、悠然地推進,讓張力盡量含蓄其中。表現在人物的選擇上,撇開那大紅大紫的形象、內心險惡的形象、雄偉挺拔的形象,而擇一些善良的、純凈的、優雅的、感傷的形象,“我要讓我的作品變得比生活更富有詩性。”曹文軒說。

  “苦難來的時候是從內心拒絕的,可是苦難在多少年之后轉換為財富,是我想象不到的。”曹文軒的很多作品,對于苦難的描寫是深情而唯美的,而所有這些,都是來自童年的記憶:沒有吃的,母親就讓他從河邊割回一捆青草,然后放進無油的鐵鍋中翻炒,做一盤“炒韭菜”。他穿的棉褲破了洞,破洞里露出棉絮,這使他覺得害臊,經常下意識地靠住墻壁或是樹。

  苦難在不同的作家筆下有多種描寫,其中不乏痛恨與憤懣。然而,曹文軒將童年的苦難消解為溫暖和詩意——他的觀點是,苦難也可以是美麗的,我們依然可以在苦難中保持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即使在大苦中,也有大善。比如《青銅葵花》,主人公的生活的確非常艱辛,但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困頓的境地里,也可以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世界。

  我們常常被他的小說帶到回憶的世界里,重溫難于釋懷的童年舊事。這種閱讀感覺頗有點類似讀沈從文,只是,沈從文要在他的湘西題材小說中構筑“希臘小廟”,曹文軒則更貼近生活,也更容易被接受與認同。他偏愛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不論是人物心靈的刻畫,還是世間風物的描寫,都希望能像中國寫意畫那般,深刻而細膩,純凈而唯美。

  用文學讓孩子感悟人性之美

  “葵本來是一個在聽覺上敏銳得出奇的孩子,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父親就感覺到了。當他的腦袋還不能自如轉動時,他便開始用他那雙烏黑的眼睛去捕捉聲音了。風輕輕搖著窗外黑胡桃樹的葉子,燕子在梁上呢喃,小小的雨珠落在水洼里,一只七星瓢蟲展開黑色而透明的翅膀從空氣中劃過……都是一些極其微弱的聲音,這些聲音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覺察不到的,然而,他卻都真真切切地聽到了,并且是那樣地感到新鮮,充滿喜悅。”

  這是曹文軒作品《大王書:火橡樹》中的片斷。

  在他的極具畫面感的細膩描寫中,我們能感受到雨珠落下的清新,能聽見翅膀從空氣中劃過的聲音,而那種新奇優美而充滿愉悅的閱讀感受,是曹文軒一貫的寫作風格。

  在他的作品中,似乎能夠看到他總在用一雙憂郁而多情的眼睛回望過去。早期的《山羊不吃天堂草》,以及“成長三部曲”中的《草房子》《紅瓦》《根鳥》,無一例外。比如《草房子》,正是以曹文軒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素材的,通過一個叫桑桑的兒童的眼光,述說了油麻地小學及其周圍的動人生活。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所在,能讓人想起浪漫、遙遠的童年;《紅瓦》以少年林冰的視角,描述了他所看到的南方水鄉小鎮的斑駁人生和那個特定時代的青春故事。采取兒童視角進入寫作,使曹文軒感覺自己同時受到凈化。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個被過濾的世界。選擇這一視角,意味著摒棄了將世界描繪得只有丑惡和殘暴的書寫,從而實現他美學上的一些期望。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曹文軒希望用文學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很溫馨的、很優美的、很抒情的東西,一種田園的、精神的東西”,讓孩子領悟最真的情感和人性之美。他有一種固定的美學思想——美的力量有時大于思想的力量。作為作家,他也在不斷自我突破和創新,創作其他類型的作品,比如奇幻兒童文學“大王書”等。

  為了寫作“大王書”,曹文軒在一段時間內集中閱讀了《原始思維》《野性思維》《與巫為鄰》等二十多部人類學著作。他認為人類的真正幻想是在初民時代,后來的幻想不免有點兒僵硬。而原始初民的幻想是因為“萬物有靈”的原始哲學觀。大千世界,從噴薄而出的太陽到一粒細小的塵埃,從滔滔江河到葉尖上一顆露珠,都是有生命的。

  那些沾染著泥土芬芳的文字,讓我們的閱讀變得與大地無比親近。曹文軒的作品總是充滿著善和美的力量,他把這些概括為“精神底子”。在《草房子》里,有主人公對厄運的抗爭;《青銅葵花》中,有主人公對天災人禍的抗爭。曹文軒認為兒童文學的目的是打“精神底子”的,這“底子”包括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包括道義、審美與悲憫情懷。曹文軒的文學創作正是以優雅的文學姿態、優美的文學語言和憂郁悲情的人文情懷來表現兒童世界。在他的小說中,常常有一種似隱似現的傷感,但仔細品味,會發現憂郁背后隱藏著的卻是美好與和諧。他關注美感,傾心雅致,致力于美好人性和高尚情懷的永恒追求,并在當代文壇上確立了自己獨有的文學品格。

  文學與門類無關

  2010 年,曹文軒出版《天瓢》,被業內人稱為“中國文學走到今天重新回歸文學母題并賦予它現代品格的標志性作品”。只是,在《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作品的光芒下,它多少被遮蔽了。

  曹文軒坦然地比喻這種狀態:“就好比一個人會吹長笛,又會拉小提琴,但現在需要一個吹長笛的,而小提琴手有的是,你現在的最好安排自然就是吹長笛——你因吹長笛而聞名。沒關系,人不可以太貪婪,要知足。但這并不妨礙我忽然在一天早晨起來后作出決定:我以后的歲月將專門用來寫作《天瓢》之類的作品。我的許多只適合《天瓢》式表達的經驗一直就在我的記憶里蠢蠢欲動。”他說,自己很清楚,在寫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方面,根本就沒有什么過渡的障礙,因為他始終秉持“文學與門類無關”的理念。

  這一理念,與他的學養、寫作與人生經驗、閱讀經驗不無關聯。曹文軒考入北京大學之后,曾在北京大興一個叫西棗林的地方種地、蓋房子。沒有圖書館,只有一個大帳篷,里面放了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方面,以及與此相關的書。他對哲學的興趣是在那片田野上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一連許多年,曹文軒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讀起,一直讀到后來的科學哲學和語言哲學。盡管他的閱讀只能算是浩如煙海的哲學書中的“滄海一粟”,卻使他懂得,這個世界最深刻的解釋只能由哲學完成。《第二世界——對文學的哲學解釋》正是這一思想的產物;看似敘事學的《小說門》之背后,依然是哲學的背景。《羽毛》《靈魂像鳥一樣飛往南方》《今天在等待明天》,背后也都是形而上的哲學問題。

  “我以為我找到了一種將哲學問題作為一篇作品的主題的融洽的文學方式。現代寫作與古典寫作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現代寫作離開哲學的力量已經幾乎不可能了。”曹文軒說,那些存在于深處、背后、側面、內里的世界也許才是文學需要關注的題材或主題,而那一切并不是眼睛能夠看到的,而是需要心靈去感應的。維特根斯坦對千百年的哲學清算,就是他指出:從前的哲學都是在沒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可我以為,文學可能要和哲學背道而馳:我們要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在沒有什么可說的地方開始我們的敘述。這次我寫《沒有街道的城市》時,將自己逼到墻角,而正是在那個我們通常不會作為視角的角度,我看到了特別的風景。《穿堂風》就是這樣在我心中出現的。《羽毛》最有說服力地告知了我們何為重何為輕。《拖把軍團》也是對輕與重的一次詮釋。我們可以暫時閉上我們的眼睛,成為一個瞎子,用心靈去體會這個世界——心靈一定是更可靠的眼睛。”

  不想故作“深刻”

  不止一次,曹文軒強調自己是一個不典型的兒童文學作家。之所以這么評價,是因為曹文軒寫作的時候,并不考慮讀者對象。他更多地考慮如何講一個特別精彩的故事,如何寫出非常有分量的作品,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帶著智慧的幽默,如何描寫風景更為貼切,人物如何出場更為恰當……閱讀對象是根本不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他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典型”的兒童文學作家。

  無論是傾向于寫實的《草房子》,還是傾向于虛構和浪漫的《大王書》,也無論是正劇式的《青銅葵花》,還是喜劇式的《我的兒子皮卡》《發條鼠》,在它們的文字底部都隱藏著悲劇品質。

  “一個文學家必須是一個思想家”,這是傳統的經典性的表述。現在的問題是:什么叫深刻?曹文軒認為,文學與人的情感密切相關。他厭惡冷血文字。從根本上來講,文學不是用來滿足人們的理智需要,而是用來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的。他所選擇的題材、故事,無論長篇還是短篇,無一不是先感動了自我。有人瞧不起“感動”這樣的品質,但曹文軒很看重。這是他從古典形態文學中接收到的一份遺產。他曾無數次說過:我不想“深刻”——那種做作的,歪曲人類存在狀態的,讓人一生不悅的“深刻”。在我供奉的大師們那里,我看到了,悲憫是他們文字基本的精神。

  在曹文軒的心目中,魯迅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文學高峰。同時,他也受到沈從文、海明威、川端康成等作家創作手法的影響。從寫作的那一天開始,曹文軒就有自己堅定的文學觀。“不管這個時代發生多么大、多么了不起的變化,也不管商業浪潮有多大的摧枯拉朽的力量,我寫長篇也好,寫一本千把字的繪本也罷,都必須將它當做藝術品來經營。”絕妙的故事,不同尋常的構思,地道的風景描寫,精致而純粹的語言,所有這一切都是他的目標。曹文軒曾說過,唯一能幫助他的作品活下去的,只有藝術。“藝術是一支永不會失去動力的箭,能穿越時空。我離它可能還很遠,但這不足以毀掉我接近它們的信心。走進異域,只有憑借藝術。”近些年,曹文軒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在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速度增加在印刷。他在意這些數據,因為這是他能感知讀者態度的實在依據。

  在大學里,學者曹文軒還是以研究為主,他寫過《思維論》,試從哲學角度去解釋文學現象;也寫過《小說門》等理論著作,但他并不回避感性,常把作家的感受帶到文學形式和手段的論說中。只是如今,他的學者身份越來越多地被作家聲譽掩蓋了。

  把獨特的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我的《草房子》《青銅葵花》等作品寫的是中國故事,故事背后卻是人類主題。也因為此,我的故事中描寫的,任何國家的人都能產生共鳴。”曹文軒說,改革開放讓中國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我——我的文學作品。“我愿意一輩子站在這個‘背景’下,一輩子做一個‘有背景的人’。”

  在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之前,曹文軒的作品便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他已有近百種作品被翻譯為英、法、德、俄、日、韓、希臘、意大利、波斯、阿拉伯等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其中《青銅葵花》一書就有三十種文字;《草房子》各種版本共500次印刷,《青銅葵花》各種版本300次印刷。近些年,他的作品又越來越多地被國外出版社購買版權。新加坡國立圖書館每年向國民推薦一本書,2007年推薦的是《草房子》。法國比基艾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青銅葵花》,因受到歡迎,2011年法國圖書俱樂部又再次出版俱樂部版。長篇小說《紅瓦黑瓦》在韓國出版了多種版本,印刷多次,其中一章還被韓國選入高中課本。

  在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漫漫旅程中,曹文軒無疑是成功的典范。然而與國外的讀者交流,他發現,國外讀者認為中國能翻譯的作品并不太多。原因是中國的文學作品欠缺共通性,這些作品,只有中國人自己——并且是此刻的中國人才能知道它們究竟說了些什么。他感嘆,一些不合理的文學標準,讓人們把太多的光環給了那些并無文學性可言,只是依樣畫葫蘆的作品。

  十多年前,曹文軒就說過,中國最優秀的兒童文學就是世界兒童文學的水準,他的獲獎當是這一觀點的有力佐證。國際安徒生獎評獎委員會主席帕齊·亞當娜女士在頒獎時說:“國際安徒生獎歷史悠久,在此之前是否有過所有評委將票都投給了一個作家,我不清楚,我只知道這一次,全體評委都將票投給了一位中國作家。”

  曹文軒很感謝她說一個“中國作家”而沒有說“曹文軒”。他在意那四個字。“我們要珍惜我們的文學。無論是中國的成人文學還是中國的兒童文學,它最優秀的部分,就是世界水準的文學。”曹文軒說:“我永遠記住一個樸素的道理,一個人的高度是由平臺決定的。中國文學的平臺在一天天升高,有一兩個人因為角度的原因被世界先看到了,我是其中一個。但我得獎和屠呦呦得獎、和運動員拿世界冠軍還不一樣,科技和體育是可以量化的,文學和藝術卻做不到,我只能大致講,世界水準的兒童文學所具備的品質,中國兒童文學都有。”

  這并不是狂妄的、過于自尊的判斷,而是理性的、學理的判斷。中國有一支超級巨大的翻譯大軍,這使曹文軒對各國的兒童文學非常了解,“我發現,我們最優秀的部分和他們最優秀的部分是并駕齊驅的。我不比你弱,不比你小,不比你矮。我們有十足底氣,把獨特的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聽。”(林苑青)

【糾錯】 【責任編輯:李然】
一分快3官网-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