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康!| 劉奇:推進鄉村振興需要用好脫貧攻堅的溢出效應

發表于:2021-07-20 09:53:14

7月12日拍攝的浙江嘉善大云鎮的一處花海景區。新華社照片

  7月1日,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我們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該如何用好脫貧攻堅的溢出效應,繼續推進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點是什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在哪里?帶著這些問題,思客專訪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

  如何做好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銜接,特別是脫貧地區的鄉村振興工作?
  我認為,要做好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銜接,關鍵是用好脫貧攻堅的溢出效應,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積蓄的多方面能量,還可以繼續釋放,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幾萬億項目投資的溢出效應,可以對鄉村振興起到強力支撐作用。這些投資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公益性的項目投資,比如鄉村的路、水、氣、電、防、網等基礎設施狀況已經大為改觀,教育、科技、文化、社保等這些公共服務水平也大幅提高。
  第二類是經營性的投資。經營性投資使集體經濟有了一些“家底”,產業發展也有了根基。要發揮這些投資的溢出效應,我們要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將這些資產明晰產權,納入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公益性扶貧資產的后續管護,改革經營性資產的經營方式,防止資產流失、貶值,使其增值。  

“石雕之鄉”山東嘉祥吃上了“生態飯”,新華社照片


  二是幾百萬干部隊伍培養的溢出效應。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許多干部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他們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素質高,是鄉村振興重要的人才支撐和中堅力量。接下來,該如何繼續用好這些人才,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三是扶貧搬遷的溢出效應。脫貧攻堅期間,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了鄉村振興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接下來需要繼續鞏固這一成果,讓群眾們“搬得出、穩得住、有業就、能致富。”
  四是產業扶貧。832個貧困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全部編制了產業扶貧規劃,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在不斷成長,差不多每個縣都形成了兩到三個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特別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很多都實現了特色產業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
  在過去產業扶貧過程中,有些地區存在與市場對接不夠順暢,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依靠外部力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應該引導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加大投入,進一步促進鄉村的三個產業融合健康發展。

花卉產業助力云南彌勒鄉村振興,新華社照片。


  五是精準理念的溢出效應。抓鄉村振興同樣要用精準的方法,科學把握鄉村發展的變化趨勢,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區采取不同的辦法。下一步就是要把脫貧攻堅中的精準理念內化為鄉村振興的行動指南,以“時”的把握,“度”的掌控,“效”的求取度這種創新思維,推進鄉村振興。
  六是提升社會關注度的溢出效應。通過脫貧攻堅,全社會對鄉村的現狀有個更為客觀的認識,也對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這有利于全社會形成共同參與、萬眾一心、合理奮進的能量,助力鄉村振興。

  如何進一步提升脫貧人口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通過“扶志”“扶智”“扶制”和“扶治”這四方面的幫扶,貧困地區的群眾樹立起主體意識,提高了主體地位,激發了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能。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實踐者、創造者。他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主力、只有他們的內生動力得到激發,鄉村才能真正振興。因此,要尊重農民的意愿,想方設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掘他們自己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有主人翁意識,有創造精神,變“要我執行”到“我要執行”,這才能真正激發起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圖為浙江嘉善西塘鎮紅菱村的谷粒MALL內展示的特色盤扣工藝品,新華社照片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點是什么?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主要有三個關鍵問題。一是我們要建成一個什么樣的村莊?二是如何實現產業興旺?三是如何滿足農民精神層面的需求?
  我認為,要在以上方面實現突破,我們需要按照鄉村的功能定位、價值取向、發展走勢,打造“九園之鄉”,即把鄉村建設成農民宜居宜業的“家園”、農產品高質高效的“田園”、休閑養生的“逸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園”、游子寄托鄉愁的“留園”、農耕文化傳承的“故園”、社會矛盾調和的“諧園”、應對新型災難的“后園”和累積家園紅利的“福園”。

  農業農村現代化,它和城市現代化有什么區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在哪?
  農業是一個需要遵循自然規律的產業,人只能適應自然規律,無法打破自然規律。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市現代化最大的區別。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就是把現代技術、現代設施、現代人才、現代資本、現代服務和現代管理經營等現代元素注入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是興教育,鄉村教育必須發展起來,孩子們就近就地讀書,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二是續“文脈”,天時地利人和,遵循自然規律,這些農業文明的根本延續,不能違背規律。三是集器物,收集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具,建立一個傳統器具博物館,這些器物的使用價值逐漸弱化,但是其傳承農耕文明的價值卻越發珍貴。四是修村志,當今時代村莊經歷的巨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應該注意把這些發展變化記錄下來,這對中華民族文明的延續,后代子孫的啟迪都很有價值。五是承記憶,把傳統的鄉村記憶,特別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傳承下來。六是定鄉約,重新修訂鄉規民約。七是立家訓,有了好的家訓和家風才能形成好的家教,好的家教是社會文明的基礎。八是除陋習。九是開夜市,有條件的鄉村應該嘗試開夜市,城里人夜生活很豐富,農村人特別是留守群體常常是月光下的孤獨,我認為5000人以上村莊都應該做好這個工作。十是辦比賽,舉辦有益于老百姓健康的歌舞比賽,比如文體比賽,包括農產品技能大賽等。

策劃:劉娟
監制:唐心怡
編輯:周佳苗
校對:孫惠

一分快3官网-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