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學教育:培養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16 08:29:04
來源:科技日報

天文科學教育:培養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

字體:

  天文學是進行科學教育最好的切入點。它從遠古時代就激發著人類的好奇心,且天文學作為六大基礎學科中唯一未進入中小學課程體系的學科,可以不受已有學科教育范式的束縛。

  “我國14億人只有不到3000名職業天文學家,相當于每46萬人中才出1名天文學家。”在近日召開的第一屆天文科學教育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劉繼峰呼吁,“我們希望在未來10年內將中國職業天文學家人數提升到1萬人,若按照當前每年增長300人的速度這一目標是無法實現的。”

  為進一步推動天文科學教育,在本次研討會上,由國家級專業研究機構和專業天文學家群體共同推動天文科學教育聯盟建設。“我們就是希望形成合力,整合科研機構、高校、中小學等各方資源,打通天文學家、科學教師、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渠道,以聯盟作為連接器,讓學生與科學教育真正連接起來。”南京大學教授李向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過科學教育可以讓更多的人理解天文學究竟在做什么,讓更多的人投身到天文學研究中,同時也能儲備后續人才。”

  天文學是科學教育最好的切入點

  “比宇宙更大的是什么?”“太陽為什么不會掉下來?”“火星上有植物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在云南做科普報告時,遇到納西族小學生的連環追問。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武向平已經歷了多次。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小孩子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也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保護這份好奇心,通過科學教育將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理念告訴他們,在他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火種。”

  “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讓每一個孩子成為科學家,而是要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在武向平看來,科學教育不是“科學+教育”,也不是“科學的教育”,而應該是注重思維方式的養成型教育,承擔起知識拓展與知識融合的功能。

  與會專家認為,天文學是進行科學教育最好的切入點。因為它從遠古時代就激發著人類的好奇心,而且天文學作為六大基礎學科中唯一未進入中小學課程體系的學科,可以不受已有學科教育范式的束縛。

  天文科學教育還有很多困難待解

  近年來已有很多中小學校采購天文觀測設施、開發校本課程、組織天文活動等,相關教育機構也推出各類觀星活動與天文研學,在天文科學普及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國內也有20多所大學成立天文專業,在培養天文科技創新人才、推動天文學科創新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天文科學教育還有很多困難亟待解決。

  劉繼峰認為,當前中小學天文科學教育普遍資料陳舊,缺乏緊跟前沿熱點的新知識,且因望遠鏡等天文器材動輒投入數十萬、上百萬,設備設施標準化不足導致后期運行維護成本高昂,很多學校的天文課程最終難逃“不了了之”的結局。同時,作為現行科學教育的最重要場所之一,科技場館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中西部偏遠地區的學生較難獲得科學素質教育。

  為此,劉繼峰指出:“需要進行全鏈條的設計與思考,持續性、體系性地面向全國中小學開展天文科學教育。”

  標準化培訓讓天文教學不再“曲高和寡”

  為解決教學資料匱乏陳舊的問題,未來,天文科學教育聯盟將依托北京師范大學專家團隊編寫教材。“標準化的教材讓一線教師增強了信心,希望教材還可以配套開發實驗材料,并在編寫后盡快讓學校試用,以反饋修改建議。”廣東順德德勝學校小學部教師周友富表示,“我們非常愿意做實驗學校。”

  針對大多數中小學教師沒有專業的天文教育背景,北京師范大學教師張麗透露,天文科教聯盟將建立規范化、職業化的培訓體系,提升天文教師教學水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光學天文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正陽也表示,天文科教聯盟將制定標準化指南,幫助中小學選取合適的觀測設備,并提供統一的維護方案,讓天文望遠鏡在使用、維護、購買等方面更加便捷,讓每個學生都有用上望遠鏡的機會。

  目前,該聯盟已經選取了多家學校作為試點進行探索。“我們希望到2024年天文課程可以輻射幾百所學校,5—10年內服務全國25萬中小學。”劉繼峰說。

  “希望通過天文科學教育,創造仰望星辰的自由環境,讓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青少年不斷‘冒’出來。”張麗說道。(記者 畢文婷)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杰】
      // 一分快3官网-官方